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区别在哪?一文读懂两大罪名差异与法律后果!
来源:故事之家 发布时间:2025-05-12 00:33:02 作者:张震
最近很多粉丝私信问我,明明都是"骗贷款"的行为,为什么有人被判了贷款诈骗罪,有人却属于骗取贷款罪?这俩罪名到底差在哪儿?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!本文从实际判例出发,结合最新司法解释,用大白话解析两罪名的核心区别、量刑标准以及普通人容易踩的坑,看完你就能明白银行和法院究竟怎么认定这两种犯罪行为。 上周老张咨询我,说他公司用假的购销合同申请贷款周转,结果被银行起诉了。这种情况到底算哪个罪名?这里就要先分清楚: 举个真实案例:2021年杭州某服装厂老板,用虚增的销售额申请500万贷款,但每月都在正常还息,最后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。法院认定是骗取贷款罪,判了3年。而另一个案例中,嫌疑人用假房产证贷款后立即转移资产跑路,这就构成贷款诈骗罪,获刑10年。 这里有个关键判断标准——有没有还款意愿。就像上周有个客户问我:"如果贷款时填了假信息,但后来生意好转按时还款了,这算犯罪吗?"其实这种情况,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目的,银行通常不会主动报案。 从实际操作来看,两罪名的造假程度也有明显差异: 根据刑法规定,这两个罪名的量刑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: 去年有个咨询让我特别痛心:小王为了装修婚房,在朋友教唆下PS了工资流水,结果被银行发现后直接报案。这里给大伙提个醒: 建议大家在申请贷款前,一定要仔细阅读《贷款合同》第7条关于资料真实性的条款。如果实在资金周转困难,可以考虑申请贷款展期或者债务重组,这比弄虚作假安全得多。 最近发现很多粉丝对这两个罪名存在误解,这里集中解答: 2022年江苏有个案例,借款人虽然还清了贷款,但因申请时使用虚假增值税发票,仍然被追究刑责。关键看欺骗手段是否严重扰乱金融秩序。 上周有个客户帮朋友做担保,结果发现主贷人提交的是假材料。这种情况下,担保人如果未尽审核义务,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,甚至涉嫌共犯。 最后提醒大家,现在银行都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和大数据风控,那些抱着侥幸心理的小动作,分分钟就会被查出来。与其动歪脑筋,不如老老实实提升信用资质,这才是获取低息贷款的正道!
一、先搞懂基本概念
二、三大核心区别要记牢
1. 主观意图天差地别
2. 行为手段大不同
3. 法律后果相差悬殊
罪名 最低刑期 最高刑期 罚金标准 骗取贷款罪 3年以下 7年 1万-10万 贷款诈骗罪 5年以下 无期徒刑 5万-50万 三、普通人如何防范风险?
四、常见误区澄清
·上一篇文章:买房贷款流程全攻略:手把手教你从申请到放款,小白必看!
·下一篇文章:深圳公积金贷款比例怎么算?手把手教你省下买房钱!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023yb.com/zhudai/132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