贷款平台用户数据倒卖黑产链:借款人如何自保?
来源:故事之家 发布时间:2025-04-19 16:45:02 作者:张震
最近不少朋友跟我吐槽,说刚在某平台申请完贷款,第二天就收到十几个骚扰电话。这事儿吧,还真不是偶然现象。今天咱们就扒一扒网贷行业里这个灰色产业链——用户数据买卖。从内部员工泄密到黑客攻击,从第三方合作渠道泄露到爬虫技术抓取,借款人信息早成了某些平台的「隐形收入」。更可怕的是,这类交易往往和暴力催收、诈骗团伙挂钩,搞不好还会摊上「被贷款」的糟心事… 先说个真事儿,去年某头部平台数据库被黑客拖库,22万条用户信息在黑市上叫卖,身份证号、银行卡、通讯录标价5毛钱一条。这类交易现在主要有三种套路: • 内部人员倒卖:风控部门、电销团队最容易接触核心数据,有些员工靠导出Excel表就能月入两三万• 爬虫技术采集:通过伪造贷款申请页面,自动抓取用户提交的个人信息• 第三方渠道泄露:像短信服务商、大数据公司这些合作方,经常把数据转手卖给同业 更绝的是有些平台专门玩「钓鱼」把戏。比如你申请时显示「额度审批失败」,其实已经悄悄存下了你的工作单位、社保缴纳记录,过阵子转手就卖给其他平台。 我特意查了最近半年的裁判文书,发现这几个平台出镜率特别高: 1. 月荷分期——被曝强制读取用户通讯录,只要安装APP就自动上传联系人2. 我来数科——用户投诉其合作方「钱站」把资料共享给714高炮平台3. 白猫贷——技术员承认用爬虫抓取了25万条竞品平台用户信息4. 分期易——离职员工爆料公司按「活跃度」分类出售客户数据,刚申请过的卖最贵 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被拒贷的名单最抢手。这类用户通常急需用钱,又有信贷记录,催收公司愿意花大价钱买。去年某平台3000条拒贷名单,居然拍出了12万高价。 上周有个粉丝的经历特别典型:她在A平台填完资料,当天下午就接到B平台的推销电话,对方连她信用卡尾号都知道。结合行业经验,我整理了这些自保技巧: • 申请前先查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」官网,看平台有没有备案• 安装APP时关闭「通讯录/相册权限」,用备用手机号注册• 遇到要验证公积金、淘宝记录的,直接关掉页面——正经平台根本不需要这些• 定期在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」查信用报告,发现莫名查询记录立即投诉 要是已经接到骚扰电话也别慌,记住这招:要求对方提供你的完整身份证号和借款合同,拿不出来就直接举报到「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」。 去年开始确实有些变化。比如深圳率先要求网贷平台数据存储必须本地化,杭州某公司因为私自共享用户数据被罚了200万。不过说实话,现在很多平台还在钻空子,特别是那些做短期现金贷的。 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2024年第三季度,网贷用户信息泄露投诉量同比降了18%,但通过第三方SDK泄露的情况反而涨了34%。这说明啥?平台自己的风控严了,但合作方成了新漏洞。 最后给句实在话:能不碰小平台就别碰,大平台至少还有品牌声誉要维护。真要贷款,优先选银行系的消费金融产品,虽然审批慢点,但人家可不靠卖数据赚钱。
一、名单交易到底怎么操作的?
二、这些平台名单从哪儿来?
三、普通人怎么防止中招?
四、行业真的要变天了吗?
·上一篇文章:贷款平台风险防范全指南:保障资金安全的实用策略
·下一篇文章:2025年十大靠谱贷款平台推荐及避坑指南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023yb.com/mj/2573.html
相关内容
张震 |
张震 |
张震 |
张震 |
张震 |
张震 |
张震 |
张震 |
张震 |
张震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