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有啥区别?3分钟搞懂法律红线
来源:故事之家 发布时间:2025-06-13 05:27:02 作者:张震
最近有粉丝私信问我:"申请贷款时填假资料会被判刑吗?"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两个重要罪名——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。很多人在急需资金周转时,容易因操作不当踩到法律雷区。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,带大家彻底搞懂这两个罪名的核心区别,帮你避开那些"一不留神就违法"的坑。 举个现实案例:张三伪造房产证向银行借款100万,压根没打算还钱;李四编造虚假购销合同借款50万,但确实想还钱。这两个行为看似相似,但可能构成不同罪名。 就像开篇案例里的张三和李四,有没有还钱打算是本质区别。贷款诈骗罪就像"借钱时就准备当老赖",而骗取贷款罪更像是"走捷径借钱周转"。 不过要注意,现在很多新型网贷平台的风控漏洞,反而让普通人更容易踩坑。比如某网贷用户填写虚假工作单位,结果被认定构成骗取贷款罪。 去年某省法院数据显示,贷款诈骗罪平均量刑比骗取贷款罪重3.2倍,这个数字值得所有人警醒。 办案人员最头疼的就是如何证明"有没有还款意愿"。他们会重点查: 很多中介宣称"美化资料不违法",但实际操作中: 明明申请的是经营贷,结果拿去炒股买房。这种情况如果被查出,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,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罪。 通过循环借贷维持资金链,一旦被发现存在"拆东墙补西墙"行为,可能被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。 如果银行工作人员暗示需要"优化"材料,务必保留沟通记录。某案例中借款人因留存了微信聊天记录,最终被认定为被教唆骗贷。 疫情后出现的典型案例:借款人因封控失去收入来源,但积极协商还款方案,最终未被追究刑事责任。 最后提醒大家,现在大数据风控系统能追溯3年前的贷款材料,千万不要心存侥幸。急需用钱时,宁可选择正规小额贷款,也不要冒险触碰法律红线。如果已经存在不当操作,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,争取在立案前化解风险。
一、先搞懂基本定义
二、四大核心区别要记牢
1. 主观意图不同
2. 骗贷手段差异
3. 法律后果悬殊
贷款诈骗罪 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骗取贷款罪 最高7年有期徒刑 4. 证据认定难点
三、那些容易踩坑的灰色操作
1. 包装贷款材料
2. 贷款用途变更
3. 借新还旧操作
四、普通人如何安全借款
五、特殊情形如何处理
1. 被迫提供虚假材料
2. 突发变故导致违约
·上一篇文章:贷款逾期被起诉后果有多严重?这5点影响必须提前知道!
·下一篇文章:急用钱别慌!这8家银行能做二次抵押贷款,申请条件一次说清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023yb.com/zhudai/286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