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签合同还是先贷款?买房顺序搞错可能亏大钱!

先签合同还是先贷款?买房顺序搞错可能亏大钱!


来源:故事之家 发布时间:2025-06-23 03:39:01  作者:张震

购房流程中,先签合同还是先申请贷款?顺序搞错可能引发定金损失、违约责任甚至法律纠纷。本文深度剖析不同购房场景下的选择逻辑,拆解贷款预审、网签备案等关键环节,手把手教你用三步法规划最优购房路径,避免踩坑。

一、购房顺序搞反了会怎样?这些血泪教训要警惕

去年朋友老王在售楼处被销售催着签了认购书,结果房贷被银行驳回,5万定金打了水漂。这类案例其实每天都在上演,我们不妨先看看顺序颠倒的严重后果:

  • 定金风险:开发商要求的首付比例和银行放贷额度存在差值时,差额部分需要现金补足
  • 违约赔偿:合同约定的付款周期到期未履行,最高可能赔付总房款20%
  • 征信污点:反复申请贷款造成的征信查询次数过多,影响后续融资

二、不同购房场景的正确打开方式

1. 新房买卖的黄金法则

现在开发商普遍要求先出贷款预审函再签合同。上周我去某楼盘踩盘时,销售经理掏出张流程图:"我们这里都是让客户带着银行预审批单来签约,这样双方都有保障。"

2. 二手房交易的特殊门道

遇到急售房源怎么办?上个月帮粉丝处理过这样的案例:卖家要求三天内签约,这时候就要同步推进

  1. 立即联系银行做加急预审
  2. 在补充协议中约定"贷款不通过可无责解约"
  3. 要求中介出具资金监管方案

三、贷款预审的三大认知误区

很多人以为拿到预审函就万事大吉,其实这里藏着几个大坑:

先签合同还是先贷款?买房顺序搞错可能亏大钱!

  • 时效陷阱:某股份制银行的预审函有效期仅15天
  • 额度偏差:预审额度≠终审额度,利率波动可能影响最终批复
  • 材料变数:签约后更换工作单位可能触发银行重新审核

四、合同签订前的必备检查清单

掏出笔准备签字时,记得核对这几个关键条款:

  1. 付款方式是否注明"按揭贷款"
  2. 解约条款是否包含贷款失败情形
  3. 违约责任是否设置合理缓冲期
  4. 网签备案时间与贷款放款周期是否匹配

上周有个粉丝发来的合同就漏了第二条,幸好及时发现要求补充,避免了潜在风险。

五、完美避坑的三步操作指南

第一步:银行预审要"三查"

查利率、查额度、查附加条件。记得要银行客户经理书面确认可贷金额,别信口头承诺。

先签合同还是先贷款?买房顺序搞错可能亏大钱!

第二步:合同补充"双保险"

要求开发商在合同中添加:"如因银行政策变化导致贷款不足,买方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"。

第三步:资金监管"留后手"

建议预留总房款10%作为风险准备金,比如去年楼市波动时,这样操作的朋友都安全度过了政策调整期。

六、专家特别提醒

最近多地出现新型纠纷:购房者以为做了资金监管就安全,结果开发商挪用监管账户资金导致无法网签。这里教大家两招:

  • 定期在住建局官网查询监管账户余额
  • 付款时备注"购房款+合同编号"

先签合同还是先贷款?买房顺序搞错可能亏大钱!

说到底,购房流程就像跳交谊舞,合同和贷款必须步调一致。建议大家收藏这份指南,签约前对照检查。毕竟买房是人生大事,宁可多问几句,也别在流程上栽跟头。如果还有拿不准的情况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
·上一篇文章:贷款最低怎么找?这5招帮你省心省利息,超实用攻略!
·下一篇文章:长春小额贷款公司怎么选?3分钟教你避坑!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023yb.com/zhudai/33459.html